
日前,出口菜用大豆機械化采收技術現場會在時代農場舉行,省農科院的專家領導、我市及周邊地區的大豆規模種植戶、農技人員參加展示會。參觀現場,幾臺新型毛豆采摘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在農場的田野上,只見兩臺紅色的大型毛豆采摘機,來回穿梭在一大片綠油油的毛豆大田里采摘鮮毛豆,伴隨著隆隆的機割聲,鮮毛豆莢從采摘機的巨型大斗里傾瀉出來。毛豆采摘機的高效率作業,贏得在場專家的認可。
今天現場看到,這兩臺機子進行試采以后,基本上效果看上去還是可以的,破損率和地面拋灑率都是比較低的。大概基本上都能控制在5%以內。
浙江省農科院作核所研究員
傅旭軍
毛豆采收往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采摘高峰期時,每次雇勞動力都很難,雇來的勞動力基本都是老年人了,用工風險也大大增加了。2014年,慈溪海通時代農業有限公司跟山東的一家企業合作自主研發毛豆采摘機,四年來,科研團隊多次下到農田進行嘗試,發現問題后就及時修改,最終研發出這款技術成熟的毛豆采摘機,成功替代進口同類產品。
自主研發售價比進口的便宜一半以上,通過一年的測試結果看,采摘效果包括干凈程度破損率基本上達到超過進口的水平。一臺機器正常的話可以抵80到100個人,大大降低了用工數量和用工成本,有機器了也不怕采的人有沒有,面積多種一點也沒有關系。
目前,我們擁有毛豆采摘機5臺,可充分滿足毛豆采摘高峰。我們的服務不只在慈溪市包括慈溪市以外的季節不同的地區我們都在提供服務。
慈溪海通時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巍
據了解,我市毛豆種植面積已達近4萬畝左右,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形成了春、夏、秋三季配套,同時,浙江省農科院研發的“浙鮮9號”毛豆新品種在我市試種成功,目前種植面積也達到1萬多畝。
毛豆大的價格沒上升,但是勞動力成本都在增加,光采摘方面就要五毛到六毛一斤,大部分利潤被這個侵占了,種植大戶利潤一般比較低,通過新品種的引進,機器代替人工這方面的話做了工作,能保持這個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